2.展示了阅读技法的系统性
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训练重点。新课标在阅读技法系统建构上的确有了长足的进步。“总目标”中提出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实施建议”中做了明确的阐释:“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这里从阅读声音的明暗、信息摄取的详略、阅读速度的快慢三个维度进行说明,展示了朗读、诵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6种阅读方法,并指明其训练程序和好处。
例如朗读,作为精读方法的常用方式,是语感训练的最佳手段。它在第一学段第2条、第二学段第1条、第三学段第1条、第四学段第1条,都有反复的表述。为了强化朗读的记忆效能,“附录”特意推荐优秀诗文背诵篇目。又如诵读,新课标要求小学低年级“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觉语言的优美”;中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高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初中“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里表明朗读和诵读在感悟文本情意中的重要性和取得这种阅读技能的艰难性,既继承了中华民族“诵读”的优良传统,又落实了叶圣陶倡导的“历练”策略。
3.推出了阅读教学的评价方略
评价就是检验对课程标准的达成度。阅读心得的内潜性和信息储用的长期性使阅读评价比写作评价更加艰难。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评价的6条建议,在攻破阅读测试这个难题上有了新的突破。(1)注重阅读能力的测试。着重抓两方面:一是读者的阅读技法,即学生对朗读、诵读、默读、精读、略读和浏览等方法的掌握程度;二是读者对不同文体、语体的读物的适应能力,即学生对文章、文学作品和白话、文言文的阅读能力。(2)强调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习惯以及对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3)排除标准化测试的负面影响,降低客观性试题的比重,确立以主观性试题为主,重视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评价,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见仁见智。